產褥期是產婦產后恢復的第一個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產婦無論身心都是及其脆弱的,家人一定要用心呵護,特別是如下七大事項,一定要注意。

— ? —
產后持續出血須及時處理
產褥期是從胎盤娩出算起,實際此時產婦仍在產床上,因此亦有人把產褥的最初2小時稱為第四產程,提出要嚴密觀察第四產程。因為這時可能發生嚴重的產后出血,應嚴密觀察血壓、脈搏、陰道出血量及子宮收縮情況。大量出血容易發現,還應注意少量持續出血,因其易被忽視,卻也可導致血容量減少而并發休克。產后出血時,應迅速查明原因,及時作出處理。
產褥期用的最多的東西就是產褥墊了,產后惡露未排盡之時在床上鋪上產褥墊可以防止床鋪被弄臟,所以一款吸水性好的產褥墊可以很大程度上減輕產婦家人的負擔。這款產褥墊質地柔軟,輕薄舒適吸水性強,免除產婦的后顧之憂。
— ? — 產褥期衛生很重要
為了預防感染和有利于康復,產后休養環境要做到安靜、舒適,室內保持整齊、清潔、空氣流通,防止過多的探視。室溫亦須合理調節以避免夏天中暑,冬天受寒。產婦要注意個人衛生,堅持刷牙、洗手、勤洗澡、勤換衣褲,特別要保持外陰部清潔。產后康復操有利于產婦恢復精力和消除疲勞,亦有利于恢復盆底和腹部肌肉的功能。產婦還須注意大、小便通暢。
坐月子期間牙齒健康也要同時兼顧,不刷牙是萬萬不行的,但是傳統牙刷刷毛硬,不適合月子中的婦女使用。這款專為產婦設計的月子牙刷刷毛柔軟,不會傷害牙齦,月子期間用它清潔牙齒也不會落下月子病,媽媽們可以安心使用。

— ? — 產后24小時內活動
經陰道自然分娩者,在產后24小時內應鼓勵產婦起床稍事活動,包括在床邊稍坐片刻,繞床行走,入廁等。行會陰切開或剖宮產的產婦應盡早離床活動,有助于產婦體力恢復,促進排尿、排便,避免或減少靜脈血栓形成,有利于盆底和腹部肌肉張力的恢復。但產后不應過早參加重體力勞動,以免造成日后的陰道膨出和子宮脫垂。
傳統觀念中坐月子就該躺在床上不運動,這簡直大錯特錯,產婦是十分需要運動的,如果身體允許,甚至可以做輕柔瑜伽。這款瑜伽墊質地柔軟,材料環保,喜歡健身的產婦朋友可以嘗試做做產后瑜伽,身材恢復更快哦,孩子學爬的時候還可以當爬爬墊使用。

— ? — 產褥期的心理保健很重要
產婦中50%-70%會發生產母郁悶,這是指從開始分娩至產褥第7天出現的一過性哭泣或憂郁狀態。處于輕松心情的產婦,憑一時激動即可淚流不止,病程短暫,一般24小時內即可恢復如常。產后抑郁的發病率在3. 5%~33%,常出現在產褥第3周內或其后,抑郁的內容往往以關于嬰兒或丈夫為主,自責自罪,有自殺企圖并有他殺的念頭。產褥期產婦心理障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與分娩后體內內環境需要調整,性激素的比例重新調配,以及家庭關系、環境因素等都可能有關。因而,做好產褥早期產婦的心理適應工作非常必要。
月子期間的媽媽們也要適當的下床走動,這樣才能有利于身體恢復,也容易戰勝低落情緒。這款月子鞋專為坐月子的媽媽們設計,面料柔軟不傷腳,鞋面貼合,即使下床走動也不會讓新媽媽落下病根。

— ? — 母乳喂養指導
現在各醫院都在孕期對母親進行母乳喂養教育。產后半小時內即開始早吸吮,并實行產后母嬰同室,按需喂哺,為母乳喂養的實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在產褥期內仍須不斷地給產婦以鼓勵、支持和指導,使她們至少能堅持純母乳喂養4~6個月。
喂奶的媽媽不可避免的都會出現乳頭皸裂的現象,一旦出現會給新媽媽帶來不小的痛苦。這款乳頭皸裂霜專為喂奶的媽媽設計,無毒無味,不會影響小寶寶吃奶,同時更好的保護媽媽嬌嫩的乳房,一舉兩得。

母乳喂養指導的重點:
注意嬰兒與母親乳頭的正確含接,即嬰兒將乳暈的大部分含人口中,乳頭、乳暈形成一“長奶頭”,吸吮時嬰兒的舌頭卷住“奶頭”,牙齦壓迫乳竇。注意正確的哺乳體位,即母親放松、舒適,嬰兒頭和身體呈直線,面向乳房,鼻子對著乳頭,身體緊貼母親,下頜貼乳房。學會觀察和判斷嬰兒吸吮是否正確;學會擠奶。

— ? — 產后全面檢查
產后42天,對母嬰都應進行一次全面檢查,以確定產后母親身體是否已經恢復正常,嬰兒生長狀況是否良好,如若發現異常情況,可及時進行處理,以避免給母嬰健康帶來不良影響。對孕期、產時、產后有合并癥或并發癥的產婦應根據具體情況做進一步檢查及化驗。產后檢查中如發現異常應予以及時治療。產后檢查正常,可以考慮恢復夫婦間的性生活。產后性生活開始過早,因生殖器尚未完全恢復,易造成損傷及增加感染的可能,所以產后6~8周禁止性交
坐月子期間產婦的頭部不能受風,盡量戴一頂帽子保護頭部。這款專為產婦設計的月子帽,純棉打造質地柔軟,即使戴著睡覺也不會覺得不適,保護媽媽們的頭部免收寒邪侵蝕,遠離月子病。

— ? — 產后必須落實避孕措施
產后排卵功能的恢復,往往難以預料,也可能發生在哺乳期閉經復潮前,因此必須落實避孕措施,避免意外妊娠。一般的原則是產后哺乳者宜用工具避孕,不宜口服避孕藥。產后不哺乳者工具避孕或口服避孕藥均可。

只有媽媽健康,寶寶才能健康成長,所以產婦的身心健康不可忽視,萬不可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