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秋節又要到了,雖然我們對于這個節日都已經習以為常,但卻好像從來都沒有探究過它到底是因何而起。其實關于中秋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有人說它只是古代帝王的一項祭祀活動,還有人說是因為秋天到了收獲的季節,農作物和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又恰好因為豐收的農歷八月是秋天的中間,而十五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就把八月十五這一天定為了一個節日,并取名“中秋”。

而說起秋天農作物豐收,還有一樣東西到了中秋也會大豐收,那就是——螃蟹。
俗話說“西風響蟹腳癢”,每年秋天正值螃蟹膏香肉嫩之時,甘香流油的蟹黃和白嫩鮮甜的蟹肉只有在此時才最是品味的絕佳時機,老百姓間還有“農歷八月雌蟹肥,九月雄蟹正當道”的說法,意思是雌雄兩性分開享受口味最佳。尤其是螃蟹的營養極為豐富,蟹肉中除了含有蛋白質還有十分豐富的游離氨基酸,都是人體十分需要的物質,有助于營養成分的吸收。
那么品類繁多的螃蟹中,到底哪一個才是人們的最愛呢?當然是非陽澄湖大閘蟹莫屬了!
陽澄湖大閘蟹一直被稱為是蟹中之冠,因為陽澄湖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水質清醇,活水性好,營養物質含量高,再加上由于氣候得宜,水草茂盛,飼料也是充足又豐富,所以正是適宜螃蟹生長最理想的地方。從而使得陽澄湖的螃蟹體大膘肥、青殼白肚、金爪黃毛,肉甜膏香。
唐代詩人李白曾這樣稱贊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可見秋季大閘蟹之鮮甜肥美。也由此可知中國從古至今,蟹文化真是源遠流長,要知道中國人吃蟹那可是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所以作為飲食大國,中國人吃蟹的方式也是和螃蟹種類一樣多到讓人眼花繚亂呀。
比如蟹粉小籠。以豬肉、螃蟹做成餡料,包裹上面皮,最后點綴蟹粉,上籠蒸熟,便是經典江南名吃,全國六大名包之一的蟹粉小籠包。
還有蟹肉煲。將蟹、蝦、雞爪、蔬菜等食材混合在一起,各種味道就全都有了。

最簡單最普遍也是最能保留食材原汁原味的要數清蒸蟹。蒸熟配以調制的醬醋汁,真真是鮮美致極。
說到這,不禁讓我好奇,如此人間美味西方人是不是也喜歡吃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了。
每年十一月中旬,美國西海岸就進入了捕蟹的季節,也由此吸引了不計其數的游客前往吃蟹。而國外蟹的種類也很多,比較出名的就有產自澳洲的老虎蟹,彪悍身材虎皮紋。

還有產自智利的帝王蟹,體重達4斤以上,最大的能達到16斤,兩腳伸直就有大約1米長,所以常以巨大的蟹腿肉作為賣點。

最有親和力的要屬產自法國的面包蟹,扁扁胖胖的身軀笨笨惹人愛,蟹膏封滿整個蟹殼,雖然蟹味不太濃卻獨有一種香味。

而在美國,最常見的吃法就是把蟹做成蟹肉餅,將蟹肉與碎面包、杏仁醬、肉蔻、鹽、蛋黃、面粉、清牛油放在一起,裹上面糊用油煎炸。

與中國最不同的是,我們酷愛的蟹黃美國人卻是敬而遠之。由于文化沖突和不同的飲食習慣,中國人和外國人對待螃蟹的方式也是天差地別,西方人更多的是把蟹看作一種普通的食材,用以果腹。可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中秋吃蟹卻是一種文化,一種審美,一種樂趣和享受。

那么這個中秋,還不趕緊買點大閘蟹享受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