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懷孕七八個月的時候,就要著手準備入院待產包了,等有臨產征兆的時候,一拎待產包,就可以輕輕松松住院待產。
提前準備好待產包,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我當時很幼稚,只知道在家養胎,都不知道要準備待產包,直到老公提醒我,“同學告訴我,住院的東西要開始準備了”。

孩子和我們見面的日子越來越近,我怎么可以什么都沒有準備。于是,我上網找待產應該準備些什么,問了一些當媽媽的姐姐、同學,在本子上記了好幾頁,然后一件一件買回家屯起來。

最后,去住院的時候帶了一個行李箱,還有四個塑料袋。

我準備了那么多,應該夠用了吧,沒想到,在醫院住院期間又買了不少東西,也有很多用不到的物品被婆婆搬回家去了。
廢話不說,現在開始盤點住院要用哪些?
|||— ? —||| 媽媽用品
要提前確定好,去哪個醫院生產,然后去產科確認住院自帶的物品,我所在的醫院產房門口粘貼著待產用品。

1、證件:身份證、產檢手冊、平時產檢報告單、準生證、醫保卡
第一次生小孩,沒有經驗,不知道怎樣才是臨產征兆,見紅、宮縮陣痛、破水,不知道哪個先來,假性宮縮跟臨產宮縮分不清,接近臨產分泌物增多以為是破水……因為這些原因,跑去醫院好多次,每次醫生都會根據產檢手冊、產檢報告單,預估預產期,聽胎心,給我內檢判斷是否破水、是否開宮頸,檢查完,把我勸回家,等有征兆再來。
網上有很多待產包,我覺得有些物品不夠用,有些物品用不到,所以我選擇自己一樣一樣添加。
2、一次性護理墊(至少兩包)
60*60cm,60*90cm都要用到,用不完可以剪成小塊給寶寶用。
進產房前,護士會在產床上鋪好一次性護理墊,尺寸大,少鋪幾張,尺寸小,多用幾張。
剖腹產的, 回病房后,護士在病床上鋪護理墊,用于產后幾天排惡露,醫生會過來打促進宮縮的針,并且按壓肚子,幫助子宮快速收縮。
3、束腹帶
剖腹產后,醫生就給我綁上束腹帶,躺在床上的時候沒有什么感覺,下床的時候,明顯感受到用與不用束腹帶的差別,用了束腹帶,傷口不是很痛。我才知道束腹帶除了用于收腹恢復身材,還可以保護傷口。
4、痰盂:主要用于剖腹產婦產后接尿
5、衛生巾: 產后惡露很多,一般會持續4-6周,坐月子基本都是躺著,需要準備多點夜用衛生巾。
6、一次性馬桶墊:廁所里大多都是坐廁,孕婦經常尿頻,墊上馬桶墊,坐得更放心
7、一次性內褲:住院待產期間,肯定免不了被醫生做內檢,檢查宮頸開口,每次檢查完,褲子上就有消毒水的痕跡,洗都洗不掉,穿一次性內褲,就不會有這個煩惱了。生產后,排惡露期間,也可以使用。
8、哺乳文胸:前面開扣的設計,特別適合哺乳。
9、防溢乳墊:喂奶的時候,經常會感覺到乳房發漲,緊接著奶水噴射出來,這個現象稱為奶陣,家中長輩告訴我,奶陣來的時候,用手多揉揉乳房,這樣能夠擴大儲奶量……用了防溢乳墊,衣服不再濕濕的。
其他的就是帶上衣服、餐具、洗漱用品。

|||— ? —||| 寶寶用品
進產房前,醫生會讓家屬準備好寶寶出生后要用的帶入產房:臉盆、一套小孩子衣服襪子、包被、護臍帶、紙尿褲。
1、衣服
外婆給寶寶買了5套和尚服,4套棉服,4雙襪子,我都帶到醫院去,還帶了幾套親戚給的舊衣裳,后來知道褲子換得最多,經常拉屎弄臟,一天換三四條。

2、包被
我見到孩子的第一眼是在聽到醫生說來看看你的寶寶,我醒來睜開眼,寶寶被抱過來跟我親了下額頭,她睜著一只眼,閉著一只眼,我不斷問醫生為什么就睜一只眼。
醫生給孩子穿好衣裳,包上包被就被送出手術室交到家屬手中,而手術還在繼續。
現在寶寶已經長高到不能用包被裹住了,小包被被當做小被子蓋,我經常看著小白兔包被發愣,好像孩子還是那么小,還是裹在包被中的小嬰兒。
小包被經常被我們當游戲道具陪寶寶玩耍,蓋在寶寶腦袋上、蓋住全身再掀開,把寶寶放在小包被上拖,或是拎起來蕩來蕩去。
3、紙尿褲
小嬰兒屎尿多,一天最多換過十二三片,當時都是她爸爸陪在身邊。等陪產假過了,我才開始自己給寶寶換尿褲,才學會怎么穿脫,才知道有沒有尿濕要不要更換。
4、一次性護臍帶
護臍帶配合“碘消毒棉簽”一起使用,保護新生兒斷臍防感染。
用的時候,紙尿褲不能蓋到,不然斷臍處會潮濕,不利于臍帶脫落。
5、耳溫槍
產科是醫院最幸福的病房,住院期間,護士每天都會給小寶貝測耳溫,滴一聲,液晶屏上就顯示幾度。
出院后,趕緊買了個耳溫槍 ,沒有遇到過寶貝發燒,不知道什么癥狀才是發燒 ,寶貝一有哭鬧就先測測是不是發燒,后來用耳溫槍成了習慣。
七個月的時候,媽媽扇電風扇著涼了,喉嚨痛、流鼻涕,緊接著凌晨寶貝發燒了,全身軟綿綿的,身上摸著也熱熱的,用耳溫槍一測,38.5度,吃奶也很沒力,不過流了些汗,降了點溫度,怕又升上來,最后抱去醫院放心點。
6、一次性隔尿墊
爸爸媽媽們都有這樣的經歷,給寶寶換紙尿褲的時候,經常會遇到突如其來的屎尿,令人措手不及,多虧了一次性隔尿墊,讓我免去經常洗床單的煩惱
7、紗布毛巾、浴巾
給小朋友洗臉最好用專用紗布小毛巾,小朋友臉小又嫩,用大人的毛巾不方便洗。
全棉時代的浴巾,吸水性特別好,給寶寶洗了澡,裹上浴巾,身上的水很快吸干,放床上直接穿衣服。睡覺的時候可以當小被子蓋。
8、嬰兒專用面巾紙、濕巾
維達紙,很柔軟,而且有韌性,擦pp不會一絲一絲粘在皮膚上,很難弄下來。
家里用的紙巾全都是維達紙,屯了一箱寶寶專用紙,沒用完,就給寶寶用維達超韌紙。“ 維達·蔣欣韌性Home趴 ”直播中,蔣欣跟現場粉絲一起玩用紙巾撈金魚,在紙巾上畫畫。
小嬰兒一天到晚很會拉屎,白天,一般都用溫開水洗屁股,晚上,避免吵到一旁的爸爸,用濕巾擦。拉屎拉尿都要用洗凈擦干,保持干爽,不然很容易紅屁屁。
9、嬰兒指甲剪
新生兒指甲長得特別快,兩三天就可以抓破臉,有的剛生下來就有很長的指甲,而且寶寶經常會撕自己的臉,所以備個指甲剪,給小嬰兒勤剪指甲
小剪刀頭部是圓的,可以防止誤傷寶寶。
10、葫蘆頭棉簽
新生兒臍帶還沒有干枯掉落,護士會指導新爸新媽們給寶寶臍帶做消毒。在醫院的時候,會有護士每天給寶寶臍帶做消毒,回了家后,經常忘記消毒,結果肚臍出膿,長了個小包包,臍帶一個月都沒掉,內心后悔不已。于是,不敢馬虎,天天用葫蘆頭棉簽吸干膿液,再用消毒棉簽消毒,一天清理兩三次,最終四十多天的時候才掉。臍帶掉了,包包還在,看了醫生,說繼續給寶寶做消毒,最后包包不知不覺沒掉了。
葫蘆頭棉簽給寶寶清理鼻子、眼角都很安全,不怕扎到寶寶。
11、嬰兒軟勺
小嬰兒出生后不久,就會被放在媽媽身邊幫助媽媽吸出奶水,越早吮吸越好,我家小朋友哼哧哼哧吸了兩天才有很多的奶水,第二天把乳頭都給吸破了,也有小朋友吸不出來餓肚子,醫生會建議給孩子喂點奶粉,不能用奶瓶,只能用勺子喂
12、奶瓶、奶瓶刷、清洗液
我產前花了將近一千準備了三個大牌子6個奶瓶,就是為了讓寶寶不脹氣,讓寶寶摔,最終 ,一直是母乳喂養,到八個月還一直在用一個120ml的小奶瓶喝水。
NUK奶瓶的奶嘴是仿母乳設計,產前一直很好奇乳頭為啥長成這樣,后來哺乳一段時間后,乳頭被小朋友吃成這個形狀,十分相似。
13、奶粉
準備小包裝的,以備產后不能及時開奶。奶粉就給寶寶吃了一勺,然后讓她使勁吸奶,因為我知道越早吸,越有奶,淡淡的初乳很有營養,其余的讓她爸解決了。
14、吸奶器、儲奶袋
有些新生兒吸不出奶,可以用吸奶器幫助開奶;奶太多,小朋友吃不完,可以用吸奶器將奶吸空,以防漲奶,漲奶不僅疼,還有可能導致乳腺堵塞,得乳腺炎
產假后要上班的媽咪可以提前將奶擠出放入冰箱冷凍儲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