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魚都愛吃“活食”,臺釣就利用魚的這一特點,把餌操作成不停地動著的狀態,借以誘魚。投餌時,把釣餌投到竿加線的最遠點,釣餌入水后便像小蟲一樣悠悠晃晃在水中“游泳”,從入水點到到垂釣點。然后餌坨開裂,散開、霧化。霧化后,粉末像無數小蟲在釣點的“窩子”里“飛舞”,引魚吃餌。

如果水中的魚很稠密,而且食欲非常旺盛,垂釣時就不必打大窩,僅以釣餌代誘餌就行了?!搬烉D代誘餌”的方法是:每次投釣餌都準確地落在入水點和釣點上,過一兩分鐘便提竿起鉤(不管是否有魚吃鉤),有意識地把釣餌抖落在釣點上,讓其霧化作為誘餌。這樣投餌次數越多、釣點積餌越來越多,窩子越來越大(當然魚也要吃掉一部分餌)。

如果經常雙魚吞鉤起雙魚,說明窩中魚非常多,可以不必急于大量投餌,還可把釣餌減小至綠豆般或大米般大小。但此時也應高度警惕,由于餌太小,魚會“散伙”而游往他處。要注意添餌“留魚”。“以釣餌代誘餌”的打窩法是在養魚塘最常用的釣法。其難點有二:1.餌料摻水量要適度,若太濕,投餌時餌坨容易在半路脫落;若太干,入水后不易霧化、浪費時間。初學者應“寧干勿濕”。2.投餌落水點一定要準確,每次必須投落在同一個點上,最忌東幾坨西幾坨,初學者必須勤學苦練。
*手工研磨技術,鉤尖達到更加快速的刺穿能力;BKK將傳統圓維形鉤尖兩側研磨成對等三角刀刃,提升穿刺度和穿透力度,同時大幅提升其耐磨性和耐折性。
一般釣魚比賽禁止重餌打窩,更不允許把餌捏成大坨用手投入水中,因為這樣會影響他人。但實際上,在上魚情況不太好的情況下,打重餌大窩在比賽中是經常出現的。因為餌坨較大、較松、易散,投餌時可以不必從“最遠的入水點入水??梢暂p輕地從釣點的垂直點入水。落水底后,便立即抖散使其霧化,每次垂釣開始前,可以投上成窩,垂釣途中,可視魚情隨時“補窩”。一般情況下是魚少時多用餌,魚多時少用餌。當上魚率明顯減少時,表明窩中餌太少,便應及時補餌留住魚,保持繼續上魚。

投餌量的多少、投餌的勤與怠,是“打大窩”的關鍵,也是難點。投少了、怠慢了,誘不來魚,留不住魚,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機遇;投多了,太勤了,餌料過剩,誘餌淹沒了釣餌,魚只吃誘餌不吃釣餌,搞成了白白浪費餌料,自己給自己幫倒忙。“重餌打窩”餌的用量必須根據魚情慎重揣摩,千萬不可盲目濫用,必須掌握好分寸。
*鉤尖江湖蛋白三色鯉適合湖泊與自然水域中的野生大個體鯉魚,富含動植物蛋白量也高達45%以上。在水底擴散形成誘魚區,谷物蛋白顆粒與蔬菜顆粒會保持粒形更加持久。

當窩里的魚已經很多,然而魚的注意力卻集中在誘餌上,熱衷于誘餌而釣餌受到冷落時,——魚星泛濫卻無魚吃鉤時,或者由于水底淤泥較多常把釣餌淹沒時,便可用“逗誘法”對付。其具體操作方法是:釣餌落入水底后過幾秒鐘,將竿提起,后拉十幾厘米,使浮漂上升一二目,然后放下還原。再過幾秒鐘,又將竿提起,過一會再放下……反復進行。使釣餌像小蟲在水底跳動。魚必然容易發現,一旦發現,以為是活食,便會猛追搶吞。
*天元天窩2號汲取喂養顆粒飼料中具有誘食性的原料精華,配合天元最新開發的誘食劑和發酵干燥物,經高溫熟化制粒而成,具有誘食性強、適口性好的特點,主要針對喂養顆粒的淡水魚而開發,在自然水域也有不凡效果。

我們釣魚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在水底打好窩后等了很久都無魚問津;我們也常遇到這樣的現象:上午某釣點打窩釣魚,效果頗佳,魚連連上鉤,可到了中午魚越來越小,直到完全銷聲匿跡,用大量的好的誘餌也不能將魚喚回窩中。魚到哪里去了?天氣的變化、水溫的變化、溶氧的變化等等自然因素經常影響著魚情的變化。魚在水底,絕非一成不變。
*武漢天元神酒為天元隊十四次獲得全國錦標賽冠軍立下汗馬功勞,對鯽、鯉、草、鳊均有很好的作用。

哪里的條件最適合自己的生活,就往什么地方跑。魚若不在底層,很可能是到中層、上層或其他安樂窩去了。當魚已離開了底層老窩時,無經驗的釣者茫然不知,卻固守陣地老等,白白浪費時光,實在可惜。而有經驗的高手就能迅速敏銳地判斷出魚的去向,比較準確地知道魚遷移的層次或處所。于是便迅速使出“追蹤打窩”的技巧。例如,如果發現了魚在水的中層,便立即把浮漂往下拉,使釣鉤往上提,并在中層抖幾團誘餌,把魚聚集于窩中,然后在中層釣之。在中層或上層打窩的餌料,應選擇比重較輕的粉料。這樣的餌料在水的中、上層停留的時間要長些。
*推薦理由:一味魚竿,桿壁厚度均勻,感覺魚竿腰力不錯,中魚后魚竿弧線圓潤漂亮,無死角,金屬后堵,雖是實心竿梢,但幾乎沒有頭重感,防抱死設計和360度旋轉竿梢很喜歡,涂裝簡單大方。
釣魚比賽追求速度,因此,只要有可能,釣手會盡量將魚“調動”至水的中層甚至上層來釣,以節約時間。具體作法是:在底窩的上邊、水的中層,用較輕的餌料打好窩并停止底層的餌料,魚便會上升到中層。這時,釣手就會抓緊時間把這些魚釣上采,以奪取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