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都知道鉤線裝備的選擇對于作釣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在選用好鉤線的同時,為了得到更滿意的漁獲,了解鉤線之間的關系,更好地搭配使用鉤線,更會讓我們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刺客標準28調臺釣手竿,采用進口碳素材質制成,魚竿打開時筆直硬挺,重心靠口,長時間持竿不累,輕松即可飛魚,大小魚通吃,是一款綜合型釣竿~
1、子線狀態如何體現浮漂靈鈍?
浮漂的靈和鈍由子線狀態來體現,子線在水中的狀態一共有四種:
▲三種漂形應對三種魚情:B101專攻大物,專攻鯉魚浮力大、穩定性好、魚訊明顯;B102翻身迅速,針對深水釣綜合魚設計;B103獨特標型,降目均勻,適合底釣大型鯽魚。
一是雙鉤懸浮;
二是上鉤懸浮,下鉤輕觸底;
三是上鉤輕觸底,下鉤躺底;
四是雙鉤都躺底。
▲防曬冰絲袖,今年很火的一款單品。不僅可以防紫外線、冰爽透氣舒適而且高碳速干,而且多款顏色隨機選擇,兼備時尚與使用哦,釣魚人也可以白著呢~
通常說子線傳導漂訊越快,即越靈,是由于此時的子線狀態處于雙鉤都緊繃,因此魚兒一旦咬鉤,便可立即體現在浮漂漂訊之上。相反,子線狀態越松弛,傳導信號的速度便越慢,即越鈍。
37調短節溪流竿,收縮后僅有96厘米,可以實現超遠遠投打窩,斬獲大小魚不是話下,釣竿柔韌有力,溜魚手感舒適,休閑野釣必選利器!
一般而言,在子線狀態處于雙鉤躺底時,狀態最松弛,視為最鈍;而雙鉤懸浮時,子線狀態最緊繃,視為最靈。在一般釣底時,選擇使子線處于上鉤輕觸底,下鉤躺底這樣的狀態,是較為靈敏,也較為理想的選擇。
▲東澳頂釣王,一款集合輕和大釣重于一體的好釣竿,5.4米的僅有123g,并且擁有2500g的大釣重,腰身硬挺,強勁超硬28調,絕對是湖庫休閑垂釣的好幫手!
2、子線的長短對于作釣有何影響?
一般而言,子線較長,下擺幅度則較緩慢,隱蔽性較好,能降低魚吃食的警惕性;而子線較短,則傳遞信號相對更靈敏。
黑坑作釣個體在二三斤左右、吸食動作較大的猾口鯉魚,為使浮漂在體現漂訊的同時,又能減少對魚的驚擾,因此選擇50cm的子線長度作釣相對合適。
▲這款漁具包看起來就非常的高大上,不僅可以背著,而且在不用的時候還可以用支架架起來,這樣總比直接放在地方要干凈吧~真是愛干凈的釣友的好幫手!這款帶支架漁具包容量很大,可以容納60多支臺釣竿,也是防水的,做工精細,長度是1.25米,分為兩層的還三層的,釣友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哦~
▲青峰鼎屬于19調性3.5H飛小魚,溜大魚的綜合黑坑竿,采用高噸位螺旋碳布,回魚快,主打黑坑競技全國通用,專攻滑口魚,腰力強悍,韌性足,彈性強。
子線的長度,可根據魚體大小來做出相應的選擇,比如作釣個體偏小的鯽魚,子線長度宜選擇在25—36cm之間,而作釣個體較大的鯉魚,常用的子線長度則在50—80cm之間。
3、鉤距大小應當如何調整?
鉤距大小與子線的長短相關,釣底時,若鉤距過大,則下鉤易處于松弛狀態,不利于子線傳導魚吃食的信號;若鉤距減小,則下鉤處于較為緊繃的狀態,傳導信號相對靈敏。
▲這款是奔夢的黑坑競技納米漂,專業黑坑競技使用,50厘米超長穩定截口漂,七種型號可以任意選擇,漂尾明亮醒目,針型漂腳,更加靈敏。
一般而言,子線越長,鉤距可相應加大,子線越短,則鉤距應相對縮小。如40cm的子線,鉤距可定在1.5—2cm之間,而80cm的子線,則鉤距定在2—2.5cm之間較為合適。
釣無定律,在實際作釣當中,鉤線關系的運用仍需要我們根據具體的魚情水情、所釣環境做出正確的思考和判斷,同時結合自己的釣法喜好,適時做出調整,合理搭配選用方能收獲到滿意的漁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