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在跑步之前,需要先給自己配置最重要的裝備——跑鞋。然而,由于不知道如何正確選擇合適的跑鞋,導致很多跑者因此而受傷。那么,選擇跑鞋時需要避免哪些錯誤做法呢?
忽視足弓長度
跑步新手購買跑鞋時,往往只關注腳的長度和寬度適合與跑鞋合適,卻忽視了足弓的長度。當人用兩只腳站立或行走時,主要是靠雙足下的拱型構造來平衡支撐身體。
這些足弓構造具有避震、彈性及發條的作用,可以吸收沖擊力,分散重量,幫助身體完成站立、走路、跑步等動作。所以,跑鞋必須能夠很好的為足弓提供支撐,才能更好的保護雙腳。
跑鞋的容量不合適
跑鞋的容量也就是跑鞋內部的空間大小。如果跑鞋的容量太大,鞋子穿起來會比較松,容量太小的話穿起來又擠腳。即使跑鞋適合雙腳的前后長度,未必能適合腳的寬度。
測試跑鞋容量是否合適有一個簡單的方法,當把鞋帶系好之后,看最上面(也就是靠近腳踝)的兩個鞋孔之間的距離,兩個手指的寬度為正好,如果達到了三個手指寬度,說明鞋子容量太小,只有一個手指寬,說明鞋子又太大了
害怕鞋碼變大
人成年之后,腳的大小仍然會發生變化的。雙腳的肌肉每天都支撐著身體,日積月累,這些肌肉就會因為拉伸而變長,導致雙腳也變長。
所以,每隔一段時間進行雙腳測量時,你或許發現自己的腳在變長,于是跑鞋的尺碼也不得不增加。不過,跑者沒必要為自己穿一雙大碼的鞋而感到擔心,因為雙腳變長的幅度很小,把跑鞋增加半個碼就能讓雙腳很舒服了。
聽從朋友的意見
很多人買跑鞋時都會帶著朋友一起,希望他們給點建議。然而,他們只能從外形、顏色等方面提出一些意見,而這些是無法幫助你選擇到合適的跑鞋。
購買跑鞋時有三大因素需要考慮,合腳、感覺和功能,這些只能靠自己,別人是無法提供意見的。
參考錯誤的評論
品牌鞋商生產一款新的跑鞋之后,往往會請一些跑者進行測試,然后寫出試穿心得。切記,這只是他們個人的感受,不同的人對同一雙跑鞋會產生不同的感覺,千萬不能看別人說好,就跟風去買。而且,跑鞋的評論也不見得都是真實的。
跑鞋穿的太久
再好的跑鞋也不可能一直穿的。
一般情況下,一雙跑鞋能夠支撐500-800公里的距離。當超過這個距離后,跑鞋的功能就會大大降低,特別是出現破損之后,很容易導致跑者受傷。另外,跑者至少需要兩雙跑鞋,輪流換著穿,這樣有利于延長跑鞋的壽命。
不去專業商店買鞋
有些跑者為了盡快開始跑步,或者為了省錢,就在普通商店或者網上購買跑鞋。這樣做是很難購買到合適的跑鞋。因為在專業跑鞋商店,可以進行步態分析,可以根據你的跑步類型進行專業推薦,可以親自試跑感受跑鞋。
忘記跑鞋只是一個工具 ? 有些跑者把跑鞋的功能夸大化,認為一雙跑鞋能夠滿足自己所有的要求,幫助自己實現目標。實際上,跑鞋只是一個工具而已,跑者只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目標來選擇跑鞋,而不能讓跑鞋覺得自己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