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社會鼓勵母乳喂養的時候,某些媽媽就和全世界逆行了。因為他們母乳不足。
每當有的媽媽因為母乳不足而斷奶時,就會遭到別人的鄙視:你怎么能斷奶呢?你不知道母乳是最有營養的嗎?你也太自私了!
對此,呵呵呵呵都不能表達小編心里的憤恨:請問這種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要求別人的人,你真的了解過別人不能母乳喂養的原因嗎?
你怎么知道人家就是不愿意喂母乳?你怎么知道人家不能母乳喂養背后的無奈?如果母乳明明不夠或者自身原因不能母乳喂養,難道還咬牙堅持也不管孩子餓得哇哇叫嗎?
所以,即使全天下都在說,母乳是自然賜予寶貝最理想的天然食物,但哺乳期的媽咪因為某些原因造成乳汁分泌不足,也不必過于自責,你完全可以添加一些代乳品來滿足寶貝的生理需求,通常這種喂養方式被稱為“混合喂養”。
*推薦:這款產品采用四面彈性面料,絲滑質感,透氣清爽,全面聚攏胸型,契合媽媽的身體變化,給媽媽乳房至臻舒適呵護。雙層搭扣設計,單手即可輕松開合,便于媽媽們哺乳。
》如何確定母乳不足?
在喂養中,有很多小信號會提示媽咪可能存在母乳分泌不足。如媽咪會感覺乳房虛空,3~4小時不喂奶也沒有明顯奶脹;寶貝吃奶時間超過20分鐘,用力連著吮吸卻聽不到連續的吞咽咕嘟聲,有時突然放開奶頭啼哭不止;寶貝睡不香甜,吃奶后不久就又哭鬧,來回轉頭找乳頭;寶貝體重不增加或增長緩慢,6個月前每月體重增長低于500g;寶貝大小便次數少,大便異常(母乳不足時,寶貝的大便中主要成分是分泌物,暗褐色或暗綠色,量少,有黏液)。
》 母乳不足怎么辦?
當哺乳媽咪缺乏母乳不能滿足寶貝需要時,一方面可以通過改善哺乳媽咪的飲食,并保持愉快的心情以促進母乳的分泌;另一方面則可以通過添加部分代乳品來為寶貝生長發育提供足夠的能量和營養,如配方奶等。但如何讓寶貝在吃母乳的情況下又能接受配方奶,著實讓很多寶媽們犯了難。
》 母乳&配方奶無縫鏈接的5大關鍵
1、配方奶的選擇很重要
在配方奶的選擇上,要盡量選擇成分和口味與母乳最接近的。蛋白質中乳清蛋白與酪蛋白之比應接近母乳的60:40,脂肪中應選擇用不飽和脂肪代替牛奶中的飽和脂肪,鈣磷比應選擇適合寶貝吸收利用的2:1,而且鈣的含量也應接近母乳的每100ml含鈣34mg。
*推薦:母乳不夠,媽媽們大可不必自責,可以給寶貝選擇最接近母乳的奶粉。啟賦幼兒配方奶粉,作為一個超高端奶粉系列,在其獨特的親和人體配方中,富含與母乳構成成分相似的珍稀結構脂OPO,讓寶寶吸收最自然的營養。還可以改善寶寶的腸道菌群平衡,溫和促進腸道蠕動,促進關鍵營養元素吸收,使寶寶骨骼、胃腸都能獲得充足營養,寶寶身體棒棒!
2、奶嘴選擇有竅門
對于此前一直純母乳喂養的寶貝來說,吃奶不僅是一種食物的滿足,更是與媽咪之間的親子活動,而裝著配方奶的奶瓶無端地介入自己和媽咪的乳房之間,往往會被作為一種外來入侵者,使寶貝產生抗拒心理。所以選擇的奶瓶不宜過大,奶嘴的質地要接近母乳乳頭的仿真奶嘴,這樣寶貝才能更好地適應乳頭到奶嘴的過渡。
*推薦:這款奶嘴采用天然乳膠材質,加倍柔軟舒適。獨特的NUK仿真造型奶嘴,如同媽媽親喂時的乳房形狀,讓寶寶吸吮更舒適,有利于寶寶下顎健康發育。
3、“循序漸進”逐漸加量
再完美的配方奶也沒法替代母乳喂養時母子感情的交流,加上配方奶與母乳間的味道還是有所差別,因此,在添加配方奶時,應采取“少量多次、循序漸進”的原則。首次添加配方奶,可以在寶貝充分吸吮母乳之后,給寶貝添加10~20ml,時間選擇在上午并注意觀察寶貝的精神狀態和大便情況,如有異常,應暫停配方奶的添加。如寶貝能適應且沒有異常反應,則可以逐漸加量,20ml、30ml、40ml……
4、母乳和奶粉不可混合沖調
有些父母,為了讓寶貝能接受配方奶,將母乳擠出來沖調奶粉,認為這樣能讓寶貝逐漸接受配方奶。但事實上,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因為母乳中的營養成分和配方奶的營養成分會出現疊加,會導致沖調出來的奶營養密度增高,比如蛋白質、鈣等,過多的營養會給寶貝的消化系統和排泄系統帶來負擔,加重寶貝腎臟的負擔。
5、“補授”or“代授”按需選擇
在母乳不足時給寶貝添加配方奶可以選擇“補授法”和“代授法”。“補授法”是指如果寶貝母乳沒吃飽,再添加一些配方奶;“代授法”是指在兩餐純母乳喂養之間,加入一到兩餐全配方奶的喂法。相對來說,“補授法”既可以使寶貝首先得到母乳的滋養,有利于母乳的分泌;又可以避免寶貝在吃了配方奶后,產生飽腹感而不愿意吸吮母乳,導致母乳分泌進一步減少。上班族媽咪無法保證給寶貝隨時隨地提供母乳,可以選擇“代授法”,但要確保每天寶貝吸吮乳頭不少于3次,其余時間每3~4小時擠一次奶,以避免母乳因刺激不足,造成分泌減少。
TIPS:給寶寶喂奶時,要采用正確的哺乳姿勢,可以選擇哺乳枕,緩解手臂的壓力。
*推薦:這款哺乳枕為丹麥制造,原裝進口,采用丹麥制造科技*雪花填充FOSSFLAKES專利技術,持久飽滿,蓬松舒適,有助于矯正媽媽們的哺乳姿勢,緩解哺乳疲勞。
本文版權歸我方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有關版權及相關問題請聯系旺旺:親子小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