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生命教育呢?就是將愛注入孩子的心靈,引領孩子認識到,我們與環境、與他人、與社會之間的緊密關系,教會孩子珍愛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并在此基礎上珍惜其他動植物的生命,與大自然、地球乃至整個宇宙和諧相處。

對生命持尊重與熱愛的態度,這是一切美好產生的前提。有這份遼闊的愛,可以開拓孩子看世界的視野,影響孩子解決問題的開放性和靈活性,同樣,也會開闊孩子未來的可能性。那么,對孩子的生命教育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是生命教育最基本的內容,因為生命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告訴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區分安全和危險,以及遇到危險和緊急情況時可以怎樣做等等。對于幼兒,爸爸媽媽可借助《幼兒畫報》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這本雜志里有可愛的的動畫人物,有趣的安全小故事,讓孩子聽故事的同時學會保護自己。
6-15歲的兒童,可以看曹文軒的《草房子》,這是一本純美的長篇小說,故事圍繞一群善良的人展開,平實自然的文筆中充滿了感動,讓孩子感受到生命的堅韌。
二、發展教育
發展教育就是讓孩子感受生命,比如允許孩子自由地探索、嘗試,帶孩子擁抱大自然、親近其他小動物、親自照顧植物等等,讓大自然滋養孩子的心靈,他們會懂得快樂地生活,并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找到生命的意義。《環球少年地理》(低幼版)用簡單易懂的故事、科學有趣的知識和精美震撼的照片,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是一本不錯的幼兒科普雜志,在此推薦給爸爸媽媽們!
三、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不可或缺一部分,通過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讓孩子了解、認識和接納死亡,明白死亡是一種自然現象,消除對死亡的恐懼感,進而珍惜自己的人生,珍惜世界上的各種生命。比起單純的說教,爸爸媽媽可以選擇繪本故事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外婆住在香水村》是一本感人至深的繪本,小樂的外婆去世了,他的媽媽很傷心,小樂也很傷心,他們是如何走出悲傷的呢?
生命教育貫穿整個生活,但最終還是要回到我們自己身上。我們如何看待生命,如何過每一天,以及如何面對別離和死亡,這些都會傳遞給我們的孩子,教孩子認識生命,坦然接受生命的消亡,不是為了讓孩子不怕死,而是要好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