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呱呱落地的那一刻,我們的臍帶,也就完成了它連接母體和胎兒,供給營養的使命,但這并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 新生兒出生后,經夾緊,結扎,切斷處理后,殘端往往在生后1-3天內干枯脫落,此后臍內血管收縮,臍部皮膚向內牽拉而凹陷,形成臍窩,即平時所說的“肚臍眼”。

一般情況下,嬰兒出生后臍帶在24—48小時里就自然干癟,3—4天就掉了,并且會在10天到半個月里愈合。但是,這也不是絕對的,因為不同的新生兒有差異,臍帶殘留也有長、短、粗、細之分,只要寶寶的臍部保持干燥,粑粑麻麻就不要著急,可耐心等待寶寶的臍帶自行脫落。

假如新生兒的臍帶2周后仍未脫落,要仔細觀察臍帶的情況,只要沒有感染跡象,如沒有紅腫或化膿,沒有大量液體從臍窩中滲出,就不用擔心。

那么,新生兒的肚臍眼該如何護理呢?雖然這方面的知識,在我們新媽媽出院的時候,護士都有仔細又仔細的交代過,但是作為我們的新媽媽新爸爸,可能還是會手忙腳亂的,下面,我們來看看日常肚臍眼如何護理!

新生兒臍帶的護理應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臍帶未脫落之前
臍帶被切斷后便形成了創面,這是細菌侵入新生兒體內的一個重要門戶,輕者可造成臍炎,重者往往導致敗血癥和死亡,所以臍帶的消毒護理十分重要:在臍帶未脫落以前,需保持局部清潔干燥,特別是尿布不要蓋到臍部,以免排尿后濕到臍部創面。
要經常檢查包扎的紗布外面有無滲血,如果出現滲血,則需要重新結扎止血,若無滲血,只要每天用75%的酒精棉簽輕拭臍帶根部,即可等待其自然脫落。
第二階段:臍帶脫落之后
臍帶脫落后臍窩內常常會有少量滲出液,此時可用75%酒精棉簽卷清臍窩,然后蓋上消毒紗布。以前曾經有人主張局部涂1%的甲紫(紫藥水),因甲紫有殺菌、收斂作用,但由于甲紫的穿透力弱,有時表皮已有痂皮形成而底下卻窩芷著膿腫,故現在多數主張采用蘸了75%酒精的棉簽消毒。
但切忌往臍部撒“消炎藥粉”,以防引起感染。如果臍窩有膿性分泌,其周圍皮膚有紅、腫、熱、且小兒出現厭食、嘔吐、發熱或體溫不升(肛表溫度低于35攝氏度),提示有臍炎,應立即去醫院診治。
肚臍護理正確步驟 :
1、每天在寶寶洗澡的同時也要清理寶寶的肚臍,有些媽媽擔心寶寶的肚臍傷口沒有長好,不敢清洗,這是不對的。
2、清洗后,以棉花棒沾95%的酒精于肚臍處擦拭,由臍帶根部(或凹處)開始向外擦至皮膚后停止;
3、每次更換尿布時,檢查臍部是否干燥,若臍部潮濕,則重覆以上的動作(以95%的酒精再次擦拭)。
防止尿液污染肚臍
1、尿布不宜過長,避免尿濕后污染傷口。
2、最好選擇可以留出臍部空間的尿不濕,為了防止尿液污染臍部,做好隔離措施。
3、及時觀察寶寶的排便情況,尿布勤更換。
4、 臍帶周圍的干燥清潔是幫助痊愈的重中之重,一旦臍部潮濕,很容易引起細菌感染,甚至引發臍炎。
讓肚臍通風
在保持干燥的同時,還要注意肚臍的通風,不要蓋得過厚,防止產生水氣;一旦發現肚臍有潮濕狀況,應立即用棉布輕輕吸干。選擇質地柔軟、透氣的衣褲減少局部摩擦。
這樣的護理方式是不對的!
擦爽身粉
千萬不要把爽身粉撒在肚臍周圍,不利于臍部的正常呼吸,不利于肚臍干燥,有感染的危險。
涂抹護膚品
絕對不能用面霜、乳液及油類涂抹臍帶根部,以免臍帶不易干燥甚至導致感染。
用紫藥水
千萬不要用紫藥水,有的新生兒肚臍很長時間不脫落,或脫落后壞膿的,有些爺爺奶奶為了干燥臍帶就要給寶寶用紫藥水擦拭,這個方法以前的時候經常使用,但現在醫學上不提倡這個方法,因為紫藥水的干燥效果僅限于表面,而酒精的干燥效果是從里到外的干燥。
新生兒肚臍異常,周圍發紅怎么辦?
在臍帶殘端脫落護理的過程中,肚臍周圍常常會出現輕微的發紅,這是臍帶殘端脫落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不用擔心。如果肚臍和周圍皮膚變得很紅,而且用手摸起來感覺皮膚發熱,那很可能是肚臍出現了感染,就得立即去醫院了。

新生兒的臍帶流出淡黃色液體正常嗎?
這是愈合中的臍帶殘端滲出的液體,屬于正常現象,用75%的酒精輕輕擦干凈,保持臍帶部位干燥即可。如果流出的液體呈膿液或者有惡臭氣味,說明臍帶可能受感染,應立即到醫院治療。此外,當給新生男寶包尿布時,應將陰莖朝下,以防解尿時臍帶碰到尿液,造成臍帶發炎。
每次消毒臍帶的時候寶寶都大哭,要怎么辦?
一般寶寶會在消毒的時候哭鬧,因為藥水是冷的,爸爸媽媽不要因為心疼寶寶而給消毒打折扣。一旦消毒不好,臍帶出現化膿等情況,可能要住院什么的,到時候寶寶會吃更多的苦。可以在住院期間多觀察護士如何給寶寶消毒臍帶。
總之,新手媽媽在發現我們的寶寶肚臍出現任何異狀,一定要重視起來哦,及時到醫院檢查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