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實上,洗手不僅能夠使腹瀉的發生率降低31%,還能有效預防包括感冒在內的呼吸道疾病。由此可見,教會寶寶正確洗手不僅是維持個人健康的良好習慣,更是預防疾病傳播的重要干預措施。那么,關于寶寶洗手的常見誤區,你就不得不知喲~
|||—?—|||
|||誤區一:習慣用肥皂|||

洗手產品很多,很多家長習慣用肥皂給寶寶洗手。但是科學實驗對比液體洗手液與固體肥皂除菌效果得出結論:洗手液洗手對細菌的清除率,遠遠高于肥皂。肥皂洗手雖然能達到一定的清潔和除菌效果,但去污效果不理想,除菌效果也有限,一般家庭用的肥皂開啟后,都是置于肥皂盒內保存,暴露于空氣中,也容易被水花濺射,長期潮濕,易滋生細菌。
|||—?—|||
|||誤區二:濕紙巾擦手替代洗手|||

孩子在外面喜歡到處摸來摸去,家長們習慣隨身攜帶濕紙巾,隨時拿出來給寶寶擦一擦手以代替洗手,認為這樣做既省事又衛生,甚至認為可以消毒滅菌。濕紙巾不能代替洗手的,無論哪種濕紙巾,都或多或少含有化學添加劑,甚至有些濕紙巾成分低毒化學溶劑,長期用濕紙巾擦手,再來拿東西吃,會導致有毒物質進入胃腸道,存在安全隱患。
|||—?—|||
|||誤區三:只在飯前便后洗手|||

我們經常教寶貝“飯前便會要洗手喲”,可是你知道除了飯前便后,何時還要洗手嗎?洗手洗掉的除了我們肉眼看得見的灰塵和污垢,還有肉眼看不見的病原微生物:即便手上沒沾染臟東西看上去干干凈凈,也會有大量肉眼看不見的病原微生物。除了耳熟能詳的飯前便后洗手,至少還有至少以下幾種情況要洗手:與動物嬉戲后;感冒生病打噴嚏后;從幼兒園放學回來后;接觸病人后。
|||—?—|||
|||誤區四:敷衍了事,只用小盆|||

所謂病從口入,給寶寶洗手可是一件大事,但如果草草了事,不僅起不到抑菌效果,還適得其反喲。很多家長給寶寶洗完習慣用一個小盆,其實這樣不流動的水會造成細菌無法清除,達不到有效抑菌,正確方法是用流動的水給寶寶洗手,直到把殘留物都徹底沖洗干凈。洗完之后要用毛巾擦干雙手,給寶寶圖上潤膚霜,讓小手時刻保持滋潤。
掌握了以上洗手誤區,希望爸爸媽媽們都搞明白到底如何正確洗手,給寶寶們最細心的呵護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