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幼兒園是每個小朋友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現(xiàn)在這個階段,爸爸媽媽必須開始為即將入園的小朋友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種準備 ,如果什么都不管,就這樣把孩子送去,估計孩子會很難適應離開熟悉的家人的學校生活哦!

孩子新入園,家長的態(tài)度、方式方法決定了孩子的適應快慢。因此建議家長做到以下幾點:
(1)讓孩子提前了解幼兒園:入園前,家長在與孩子交談時要多提幼兒園里的環(huán)境與老師,讓孩子了解到幼兒園里有好多小伙伴可以在一起玩,還有好多很好玩的玩具,老師還會教給好多自己不知道的東西。讓孩子提前對幼兒園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才能減少孩子在心理上的壓力。
(2)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會孩子自己吃飯、入廁,入園前一段時間調整好孩子的生物鐘,作息時間盡量與幼兒園要求一致。

(3)家長要做好心理準備:孩子處于入園適應期時,家長需要在家里比平時更多地陪伴孩子。面對孩子分離時的哭鬧,家長不要過多擔憂,更不要去威逼利誘孩子入園。不要總是試探性地問孩子是否愿意上幼兒園。對于孩子在幼兒園里出現(xiàn)的一些小問題,如摔倒、磕碰等,家長要以平常心待之。對于孩子告狀,家長要往正確方向引導。切忌拿老師嚇唬孩子,家長要維護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可親形象。
(4)分離焦慮,家長更要放松自己:剛入園孩子都有個適應期,特別是入園后的前幾天里,情緒會有反復,開始因好奇新鮮而感到興奮/高興,而后隨著對幼兒園新鮮感的喪失,情緒開始步入回落期。這非常正常,家長要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感受,并做到同時放松自己,相信孩子,相信幼兒園。其實有時不是孩子反而是家長更具有分離焦慮。此外,家長一旦決定送孩子入園,就不要輕易改變這個決定。孩子對幼兒園的安全感建立一般為3—15天,最長不過1個月。
(5)送孩子入園時果斷不猶豫:將孩子交于老師后與孩子再見后就可以離開,如果孩子有哭鬧,可以蹲下來安慰孩子(擁抱、親吻孩子),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只是暫時性離開自己而絕不能讓孩子感到父母很想擺脫自己。有的家長一看到孩子哭鬧就心軟了,非得陪著孩子,想等孩子慢慢習慣了、不哭了才離開。這樣做的結果恰恰相反,反而助長了孩子的依賴心理。

(6)溫和而堅定:上幼兒園說明孩子你長大了,爸爸、媽媽都得上班,你也需要在幼兒園認識新的小朋友。如果孩子不愿意上幼兒園,這時家長要溫和而堅定的告訴他,你長大了需要上幼兒園。切記不要用哄騙、獎勵、恐嚇等方式來達到讓孩子上幼兒園的目的。
(7)說到做到、按時接送:孩子初上幼兒園不習慣,放學時盼著爸爸媽媽按時來接,如若不能做到,就不利于孩子再次來園。特別是看到其它小朋友的爸爸媽媽來接小朋友,而自己的爸爸媽媽未到時,就不免哭鬧。故在孩子入園初期,請家長一定做到按時接送、并說到做到。
(8)無特殊原因,堅持持續(xù)送孩子入園:有的家長認為幼兒園只是看孩子的地方,所以想送就送,不想送就不送,或有空就送,無空就不送等,這都是非常錯誤的想法和行為。因為這樣以來,不利于孩子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故建議家長無特殊原因,一定要堅持持續(xù)送孩子入園。
家長們必須知道, 幼兒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站,也是他們真正脫離熟悉家庭走向陌生社會的第一站。在這里,孩子們第一次獨自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沒有家長無時無刻的陪伴,也不能享受特殊照顧的待遇,他們從抗拒到接受到喜歡,從獨自一人到認識老師到結識朋友,正是他們成長的過程,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過程。
在幼兒園,真正關鍵的,并不是你的孩子認識了多少漢字,能說多少句英語,會背多少首詩詞,或算術多么厲害。當一個孩子學會了獨立吃飯、穿脫衣服、收拾玩具,也學會了和別人友好交往、遇到困難和打擊不放棄、對事物保持好奇心,這些良好習慣和品格的養(yǎng)成將伴隨并影響他們一生。 所以,不管是入園前的準備,還是入園后的教育,對于寶寶的一生,都是至關重要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