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作為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在我國烹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廣泛,調味多變,菜式多樣,口味清鮮醇濃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稱,并以其別具一格的烹調方法和濃郁的地方風味,融會了東南西北各方的特點,博采眾家之長,善于吸收,善于創新,享譽中外。
推薦NO.1
宮保雞丁
宮保雞丁色澤赤紅誘人,酸辣爽口,雞肉滑嫩,花生米爽脆,大蔥也好吃。是一道超級下飯菜,很多飯店都有宮保雞丁蓋澆飯,和宮保雞丁面。可見它多么隨和,怎么打發都可以哈!

做法:
1. 雞胸肉用刀背拍一下,切成大拇指甲大小的丁, 蔥切段。
2. 用料酒一湯匙,食用油半湯匙,白胡椒半茶匙,鹽半茶匙,淀粉一茶匙,腌漬十分鐘入味。
3. 鍋里放油,七八成熱下雞丁炒變白。
4. 放入干辣椒,蔥和一茶匙花椒粉,炒出香味。
5. 兌入宮保雞丁調料,大火炒到粘稠干松即可。
6. 關火,拌入花生米即可。
推薦使用調料:
推薦理由:對于大廚來說,一般烹飪的時候都是自己來做的所有調料,家庭中很難去湊齊這些香料,淳于府小小一包調料卻能炒出館子的宮保雞丁味道,炒出的宮保雞丁具有 色澤赤紅誘人,酸辣爽口,雞肉滑嫩等特點。
推薦NO.2
蒜苗回鍋肉
蒜苗回鍋肉是四川省傳統的漢族名菜。此菜口味鮮香不肥膩,色香味俱佳。

做法:
1. 豬肉,蒜苗洗凈。豬肉最好是半肥瘦的
2. 鍋里放水,放入豬肉煮到8成熟,就是筷子能直接戳到底
3. 蒜苗斜切,備用 ; 豬肉撈起,稍微涼一下, 切成片,備用 。
4. 熱鍋冷油 , 下肉片煸炒 , 接著加入豆瓣醬 。
5. 加少許的糖和生抽 , 下蒜苗,一起炒兩分鐘 , 調入雞精起鍋 。
推薦使用調料:
推薦理由: 紅油鮮亮 ,對于回鍋肉來說是一個提升顏值的法寶之一,豆瓣醬還是川菜之魂,很多川菜中都能看到豆瓣醬的身影;鹽度偏咸,香味濃郁,回味悠長,中辣。
推薦NO.3
麻婆豆腐
清代有詩云:“麻婆陳氏尚傳名,豆腐烘來味最精,萬福橋邊簾影動,合沽春酒醉先生。”自家做麻婆豆腐,雖離正宗陳麻婆豆腐的“麻、辣、燙、香、酥、嫩、鮮、活”八字箴言尚有差距,但沾著麻辣香嫩便足夠開胃了 。

做法:
1. 鹵水豆腐洗凈,切約1.5cm見方小塊,鹽水浸泡備用 .
2. 大蒜、生姜,大蔥切末,陳麻婆麻婆豆腐調料 ,蒜苗切末。
3. 油燒7分熱,下蔥姜蒜末炒出香味,下 陳麻婆麻婆豆腐調料 炒出紅油,加白糖調味 .
4. 豆腐瀝水下鍋,炒勻,加入雞湯,大火燒開蓋上蓋轉中小火燒2-3分鐘。淀粉加少許水調勻 .
5. 下水淀粉勾芡,撒花椒粉、青蒜末炒勻,完成 .
推薦使用調料:
推薦理由: 只需小小一包麻婆豆腐調料就能吃到四川正宗麻婆豆腐。
推薦NO.4
夫妻肺片
這道菜是典型的川菜,味道麻辣,非常適合下飯下酒,喜歡川菜重口味的朋友可以來試試,非常不錯的味道。

做法:
1.將鮮牛肉、牛雜洗凈,入清水鍋內,用旺火燒沸,去掉浮沫撈出。
2.炒鍋置中火上,加入上面的內臟和牛肉和鹵包。放入花椒粒、桂皮、八角,蔥,姜再加適量清水、料酒,改用小火燒18~20分鐘,將火力壓小,煮至牛肉、牛雜熟而不爛,撈出晾涼。
3.取碗一個,舀入原鹵水,加味精、辣椒油、花椒粉、醬油,調成味汁。
4.晾涼的牛肉、牛雜切成片、混合在一起,淋上味汁調勻,盛入盤內,撒上油酥花生米末和香油即成。
推薦使用調料:
推薦理由: 辣椒油是這道菜的點睛之筆,好吃有嚼勁的夫妻肺片一定是有一款秘制的辣椒油,
推薦NO.5
擔擔面
擔擔面是四川非常著名的一道小吃,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相傳為1841年一個綽號叫做陳包包的自貢小販創制,因為早期是用扁擔挑在肩上沿街叫賣,所以叫做擔擔面。 過去,成都走街串巷的擔擔面,用一中銅鍋隔兩格,一格煮面,一格燉蹄膀。現在重慶、成都、自貢等地的擔擔面,多數已改為店鋪經營,但依舊保持原有特色,尤以成都的擔擔面特色最濃。

做法:
1. 燒開水,將胡蘿卜絲和豆芽黃瓜絲燙熟,撈出放冷水里冰一下備用。
2. 燒開水,將面煮熟,煮熟的面放入冷水里過冷,使面充滿筋道口感,瀝干凈水,放入大盤中,淋入熟菜籽油,用筷子甩面條,使面條均勻裹上油防止粘連冷卻。
3. 將焯水的豆芽、胡蘿卜、黃瓜絲鋪在面上。
4. 準備一份肉炸醬,放入白糖、醬油、香醋、芝麻油、蒜泥、擔擔面調料攪拌均勻。
5. 最后,撒上花生碎、芽菜、蔥花,一碗擔擔面即制作完成。
推薦使用調料:
推薦理由: 對于專菜專用的調料,省去了很多繁瑣的步驟,味道又不失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