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總是充滿挑戰!在巨大的壓力下,我們常常感到焦慮,不知所措,進而想逃避人生,甚至發出“不想做人了!”這樣的感嘆。博庫君精選5本心理學著作,希望它們能幫你修復受傷的心靈,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情。
《超越自卑》
作者:阿德勒?
什么是自卑?
當一個人面對一個他無法應付的問題時,他表示他絕對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此時出現的情緒便是自卑。
如何消除自卑?
這是本書最精華的內容。它提出了最根本的方法,便是建立優越感。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獲取更多的知識,進行更多的思考,把尋求他人認同的精力轉移到學習上。比如讀書這件事,我們在閱讀過程中是不是感到一種強大的無法替代的快感呢?這就是優越感。
《拖延心理學》
作者:簡·博克 / 萊諾拉·袁
向與生俱來的頑癥宣戰
從學生到科學家,從秘書到總裁,從家庭主婦到銷售員,拖延的問題幾乎會影響到每一個人。未完成的計劃讓我們時刻焦慮,懶惰的溫床又滋生奇妙的淡定,如此循環往復,我們最終不能拖延的,就是失敗本身。
通過鑒別和檢查拖延的背后原因——對失敗的恐懼,兩位作者為我們提供了一套頗具可行性的方案。但是,拖延晚癌的博庫君表示懷疑,看了書就可以治好拖延癥嗎?或許,它只能給你一點動力,一點實用的小建議,一點戰勝自己的勇氣,而最終改變自己的,還是你付諸實際的行動。
《社會心理學》
作者:戴維·邁爾斯
深入理解社會
你身邊有沒有這種人,明明在逃避社會逃避人生,還自詡為自由和孤獨的美。對此小編想說,孤獨是一種追求自我的美好愿景,而不是逃避問題與世隔絕的頹廢態度。
不論是為了自己更輕松地生活,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社會,了解人和人的成長環境不同,學會從別人的角度思考,理解對方的想法和體諒對方的做法,都是一個清醒的,成熟的人應該做的。
這本書很厚,卻沒有你想象的枯燥,它完美印證了那句話:任何東西都可以講得很通俗和簡單。沒有太多高深的術語,娓娓道來的故事和寬松的版面、以及豐富的圖片,讓人流連忘返。
《愛的藝術》
作者:艾·弗洛姆
“愛”是一生的課題
“愛”這件事,大概沒有幾個人不曾為它所累。它隨時隨地無時不刻都在發生,我們中間有人正在愛,有人即將要愛,剩下的則在花大量時間等待愛。
我們常常談論愛,但其實很多人都并不具備愛人的能力。
弗洛姆在不斷失敗的愛中,直到五十多歲才領悟而寫下本書,他認為不成熟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他還認為,要想擁有“愛”的能力,首先要放棄自戀,其次是要拋棄父母以及成長過程對人的影響。也就是說,只有擁有完整人格的人才會真正有“愛”的能力。
《當尼采哭泣》
作者:歐文 D·亞隆
超越人生困境
不同于前面的介紹,這本書是一本心理推理小說。請不要感到奇怪,進而輕視這本書,在小編看來,這是一本巧妙融合心理學和哲學的經典之作,他讓你對心理學和哲學不再望而生畏,取而代之的是像看小說一樣的如癡如醉。
故事是這樣的:身陷對病人肉欲幻想而無法自拔的名醫布雷爾,被神秘女子邀請去幫助她的親密朋友——存在主義大師尼采。為了醫治根本不愿接受治療的尼采,布雷爾假裝成需要尼采的幫助。整整一個月,布雷爾和尼采在不同的場所進行著深入的交談。于是,一場一場不知誰是病人,誰是醫生的心理治療就此展開……
“孤獨只存在于孤獨之中,一旦分擔,它就蒸發了?!?/p>
“希望是最大的災難,因為他延續了人的苦難?!?/p>
“任何不曾殺死我的東西,讓我更強壯?!?/p>
愛抄句子的小伙伴注意了,因為尼采的存在,這本書金句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