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葡萄是美麗,靜止與純潔的,但它只是水果而已;一旦壓榨后,它就變成了一種動物,因為它變成酒以后,就有了動物的生命。”關于紅酒有這樣一句話,而說這句話的人威廉-楊格(美國作家)雖不是釀酒家。但他肯定是一個生命豐厚的人。因為他抓住了紅酒的靈魂。
而演員任泉對記者說,紅酒是一種有靈性的物件,在她的前面,你甚至用“喝”這個字眼來搭配都會覺得有點粗俗,想來想去也只能用“品”字,而從“喝”到“品”,任泉也經歷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關于如何“品”紅酒不需贅述。而任泉認為,連挑選紅酒都需要智慧。
在選擇紅酒方面,事實存在著一個誤區:就是一定要挑選貴的,年份久的紅酒。雖然價格與年份確實很表現出該紅酒的品質,但是對于一個熱愛紅酒的人來說,紅酒就好比女人,珠光寶氣雖然華麗,社交名媛雖然耀眼,但是紅酒仿佛女人的姿態,何止寥寥幾種呢。
正如法國人常說的一句話,“上帝賜予葡萄,我們用心智把它變成人間佳釀。”正因為紅酒中存在著無數變數,選酒絕對是一場智力的考驗。任泉說,真正懂得喝紅酒的人,不是夸耀自己喝過最貴的一瓶酒值多少錢,也無心沉迷于所謂喝一口酒就能道出背后的年份和葡萄種類的“偵探游戲”,而是在適合自己的價格范圍內,找到一瓶物超所值的酒,然后通過規范的“品”動作,幫助一瓶紅酒釋放出最精髓的味道。
如此說來,選擇紅酒就好比選擇女人,一定要在自己力有所逮的范圍內,用智慧和真誠挑選出最適合自己的另一半。具體談到如何挑選紅酒,任泉介紹,在挑選紅酒時,首先,不少初學者都誤以為出產年份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雖然一個“好年份”對于一支高品質的紅酒來說是重要,但紅酒品質好與壞,也需要視乎出產國家和地區。其次,按照自己的愛好來選擇葡萄酒的酒型。葡萄酒按其含糖量有甜型、半甜型、干型、半干型之分,按色澤有紅、白、桃紅的區別。除了選擇適合自己個性和口味的紅酒以外,進餐時如何搭配也是很有講究。他說,以前在餐桌上喝酒,從來都是從頭到尾就喝一瓶酒,不論白酒、啤酒或紅酒,都非得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喝。其實,應該是應該根據菜肴選擇合適口味的酒,例如干紅配紅肉(豬牛羊肉),干白配白肉(海鮮魚蝦)。有這樣一個過程,先以干白開胃,然后進入干紅主題,先嘗年輕酒,再品老年份酒。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酒和菜肴的口味。
看來,駕御紅酒需要的是有著豐富人生閱歷的智慧,只有這樣才能在復雜的場合和心境下挑選紅酒,然后進入它的美妙境地。
在選購葡萄酒時,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
一.是從標簽標注的內容判斷。 葡萄酒的標簽標注內容應該齊全、準確,主要包括產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純汁含量、酒精度、糖度、廠名、廠址、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標準代號等。此外,消費者應盡量選購標注了葡萄品種的純汁葡萄酒,這樣的葡萄酒質量更有保障。 酒精度:葡萄酒的酒精度不應低于7%(V/V)。 執行標準:我國葡萄酒標準是GB/T15037。
二.是從內在質量判斷。 葡萄酒的質量包括衛生、理化和感官三個部分,其中最能全面、有效地反映葡萄酒質量高低的指標是感官指標。
葡萄酒的感官指標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體現:
1.外觀:葡萄酒的外觀大多數應該是澄清透明,有光澤,其顏色與酒的名稱相符。
2.香氣:葡萄酒是一種發酵產品,它的香氣應該有葡萄的果香、發酵的酒香、陳釀的醇香,而且這些香氣應該平衡、協調、幽雅、令人愉快。
3.口感:葡萄酒的口感應該是舒暢愉悅,各種香味細膩、柔和,余味綿長。
4. 如果顏色發烏,沒有光澤和亮度,就說明酒的質量有問題,應謹慎購買。
此外,按照自己的愛好來選擇葡萄酒的酒型。葡萄酒按其含糖量有甜型、半甜型、干型、半干型之分,按色澤有紅、白、桃紅的區別。高檔紅葡萄酒,酒體澄清透明,有光澤,酒香濃郁悅人,滋味柔和、回味綿長;一般干紅葡萄酒酒度在11~12度之間。高檔白葡萄酒,一般為微黃帶綠、澄清透明、有光澤,果香、酒香濃郁悅人,酒度一般在12度左右。
紅酒有關的小貼士:
1.倒酒時,酒瓶外要圍上餐巾,這是為了防止倒酒人手溫傳到瓶內,影響酒的醇味!到酒時,拇指伸入瓶底凹窩中,另外四指托瓶,倒完酒后要慢慢豎起酒瓶并順勢旋轉酒瓶,這是為了防止有酒滴滴在外面或掛在瓶外!
2.酒杯中倒四分之一的紅酒為宜,這是為了讓品酒人手溫可以較快傳給杯中的酒,較快品到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