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有萌寶,快樂不少,家有萌寶,煩惱也不會少。在育兒的過程當中,會面臨一些棘手的教育問題,家長都是玻璃心,總會擔心不斷。

其實,家長只要認真的仔細觀察孩子行為背后的動機和原因,就會發現可能可多人認為的“壞習慣”,也并不是那么焦慮!其實正說明寶寶智力發展而自然而為,表示寶寶在變聰明呢。
—???—
“ 壞習慣 ”-亂涂亂畫

隨著孩子的身心發展,孩子在1歲半到5歲左右時,都喜歡涂畫。其實是孩子漸漸有了自我意識,想通過涂畫來宣泄和表達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其實涂畫可以提升孩子的協調能力,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
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合理發揮,給寶寶單獨支一個畫板或者小黑板,可以隨意涂鴉,也不怕孩子把墻壁都弄臟,讓孩子可以發揮想象,用手中的畫筆具象化,慢慢的引導孩子提升表達能力,讓涂鴉陪伴孩子快樂成長。
—???—
“壞習慣”-夸張表達

夸張的表達或者撒謊是孩子成長必經的過程,孩子還小的時候,由于語言表達和思維模式的不成熟,和家人及外人的溝通不成熟,會有一種無意識的說謊,可以把沒有發生的說的活靈活現,其實是想象力豐富的原因。
對于寶寶的無意識的夸張表達和謊言,不必急著教訓或者糾正他,容易扼殺孩子的想象和創造力。可以為孩子陪一個故事機,為寶寶提供邏輯和表達很強的隨身的老師。
—???—
“壞習慣”-拆解玩具
家長很多擔心孩子愛拆解玩具是有暴力傾向,其實大可放心,那是好奇心重,想要刨根問底把玩具拆開來看到底里面有什么。其實這部分寶寶玩耍也很有耐心,他們拼裝玩具需要手、腦、眼配合,提高孩子動手和協調能力。
對于這種情況,就是選購安全可拆卸可拼裝的玩具,培養寶寶提升的創造力。
—???—
“壞習慣”-吮吸手指

事實上,一歲內的寶寶吮吸手指,父母不要過分排斥。寶寶通過嘴巴認識世界,而手對于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的寶寶來說,只是一個外在的東西,而不是自己身體的一個器官,即所謂的自我分化不良。而且吃手對于寶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機會,是刺激大腦發育和安定自我情緒的必要行為。
一歲內寶寶又吃手、吮吸手指的行為不需要干涉,如果寶寶一歲后還吮吸手指,可以給寶寶準備安撫奶嘴。
—???—
“壞習慣”-自言自語

寶寶自言自語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獨白。寶寶的這種自言自語其實正是從外部語言向內部語言的一種過渡,是寶寶學習語言的必經過程,有助于寶寶語言的發展。
寶自言自語時,家長不要強行干涉和打斷,這是他學習語言的一種方式,以后會漸漸地消失。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睡前讀物,提升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